94版《三國演義》經(jīng)典背后:臺詞在后期一字不改
        發(fā)布時間:2019-08-16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點擊:623248

          翟萬臣、李建義、蔣愷等演員稱當年拍攝前都“備詞”,魏宗萬感嘆如今年輕演員說臺詞像倒水

          “看不慣現(xiàn)在古裝劇鎧甲油亮布景堂皇”

          94版《三國演義》主要演員有近兩百人,這其中有早就成名的鮑國安、唐國強等人,也有初出茅廬的楊立新、濮存昕,以及毫無表演經(jīng)驗的姜超、潘粵明等。他們彼時演技雖有差別,但無一例外都對角色投入了極大的熱忱。

          ●魏宗萬(司馬懿)

          為偷取“木牛流馬”情節(jié)加戲

          在司馬懿的飾演者魏宗萬看來,只有做足功課,表演時心里才有底,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語言臺詞,都可以從人物內心迸發(fā)出來。在現(xiàn)場,魏宗萬也曾為豐富人物,根據(jù)角色性格加戲。而司馬懿偷取“木牛流馬”的戲份中,劇本里也只簡單寫著司馬懿問“這是何物?”他人在一旁說到“木牛流馬”,隨后便是命人成批仿造。然而魏宗萬卻給一旁的司馬昭加詞“父親何不上去騎試騎試?”隨后便佯裝生氣,等旁邊的官員溜須拍馬將其扶上木牛流馬后,再設計“拍三下就能行走”的細節(jié)。曾有人評價,這場看似滑稽的戲,卻生動地體現(xiàn)了司馬懿“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并反襯了其“中計”后的大怒。“這樣一來道具就活了。雖然稍微改了一下戲,但也沒有脫離司馬懿的人物。”魏宗萬坦言,拍《三國演義》這樣的經(jīng)典作品,任何一場戲份大家都不敢懈怠。

          當年拍攝《三國演義》,所有主創(chuàng)人員都秉承著“精打細磨”的原則,將其作為一項事業(yè)而專注。不在意角色大小,也不懂什么叫串戲,魏宗萬甚至不記得當年拿了多少片酬,“當時只知道簽了合同,你到這兒來工作,就得把這份工作干好。哪像現(xiàn)在很多演員一個人跨三四個戲。”

          魏宗萬看不慣如今缺乏真實感的歷史古裝劇,鎧甲像擦過油,布景富麗堂皇,“古代哪有這種東西?完全沒有戰(zhàn)爭年代的氣氛。還有很多女演員在戲里生孩子戲還化著妝。”

          但魏宗萬也并不認同外界把年輕一代演員全部否定。他直言,如今年輕演員說臺詞像“倒水”一樣快,推崇生活流,與老戲骨習慣一字一句地表達完全不同,“有時感覺他們都沒有上過臺詞課。但這并非他們對自己要求不高,只是‘生活’才是他們認為真正的影視表演。”

          ●翟萬臣(徐庶)

          臺詞在后期一字都不能改

          雖然94版《三國演義》中徐庶的戲份只有六集,但翟萬臣卻斷斷續(xù)續(xù)拍攝了近一年。當時翟萬臣并非全程駐組,但一旦有徐庶的戲份,導演打電話通知后,他便馬上放下工作趕去拍攝,第二天就從北京出現(xiàn)在無錫片場。

          徐庶是《三國演義》中為數(shù)不多擁有多個典故的人物,“方寸大亂”、“一言不發(fā)”均出自于他。當時劇組對歷史問題把關非常嚴格,全程安排了文學顧問。拍每場戲的前一天,演員不僅需要提前對詞,也需與文學顧問探討這場戲背后的歷史緣由和人物性格。

          94版《三國演義》劇本里大量臺詞都是半文半白,資深演員也難逃背臺詞的困難。翟萬臣回憶,當年唐國強是劇組里有一定文學功底的演員之一,但在拍攝前,他也總是在一旁反復熟背臺詞。其中有一段諸葛亮為劉備布置戰(zhàn)役的大段臺詞,唐國強就穿著厚厚的劇服,在大太陽底下邊走邊念,時隔一會兒就背給其他演員聽,看看斷句和抑揚頓挫是否得當。

          翟萬臣表示,當年拍攝《三國演義》時條件很艱苦,普通演員一集的片酬是150塊錢左右,拍攝日還有些補助。雖然當時市場中已有一集500元左右的價格,但演員們仍為了拍一部好作品,不計較片酬或戲份多少,把小角色都當做主角一樣認真揣摩。

          ●蔣愷(郭嘉)

          試戲穿紅袍,化裝顯老成

          郭嘉,是曹操非常重要的謀士,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94版《三國演義》中,蔣愷飾演的郭嘉被網(wǎng)友評論為“史上最帥的郭嘉”,當時的蔣愷,大學剛畢業(yè)就接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角色,當時試戲的時候,導演讓蔣愷穿著一身紅色的袍子,試了一段拜見丞相的戲。

          進組之后,蔣愷偏瘦,為了跟郭嘉的形象貼合,他加強鍛煉,讓自己顯得稍微壯一點,“因為我當時太小了,就把我化老成一些。”

          因為《三國演義》劇組的演員特別多,演員需要起很早去排隊化裝,“我4點多鐘就起來化裝,要粘頭套和胡子,然后6點鐘吃飯,吃完飯就出發(fā)去拍戲了,當時的確比較艱苦。”

          但是由于郭嘉的戲份不是很多,蔣愷準備的時間就相對充裕,他提前一天就把第二天要拍的戲準備好,走好戲,第二天差不多就可以拍了,“當年拍戲時絕對的導演中心制,導演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拍戲的節(jié)奏也變快了。”

          當問及片酬的時候,蔣愷不記得當年拿了多少片酬,“好像只有很少一點,但是完全不在意,能在《三國演義》里演一個角色,已經(jīng)是非常榮幸的事情了。”

          ●李建義(陳宮)

          待遇平等,幾人擠一間宿舍

          李建義在《三國演義》中出演青年陳宮。他回憶說,所有人在劇組待遇一律平等,幾個人擠在一間宿舍,吃的伙食也一樣。演員都像親兄弟一樣,每天談劇本、聊表演;偶爾晚上拍夜戲,大家還會調侃是不是能有六毛錢補助。“后來演員們都主動提出來給劉、關、張、曹操這些戲多的演員加點細食,他們太辛苦了。”

          此外,話劇演員出身的李建義,也為《三國演義》擔任了后期配音。當年拍攝技術落后,收音嘈雜,必須后期重新配音。但李建義坦言,很多讀音都需要在配音階段矯正。李建義等配音演員不僅需要掌握字音讀法,還得理解詞義和詞性,“動詞和名詞說出來感覺是不同的,不懂意思,配出來就不自然。”

          ●趙越(孫尚香)

          騎馬回荊州

          驚心動魄

          在拍《三國演義》之前,趙越一直在各種農村題材劇中演“農村小妞”,1992年在美國讀書的趙越獲得1992年“世界亞裔小姐”和“最上鏡小姐”。

          回國之后,趙越受蔡曉晴導演之邀,出演“才捷剛猛”的孫尚香,“蔡導把孫尚香這個角色留給了我,一個電話我就回來了。”

          鑒于孫尚香“能文能武,有剛有柔”,趙越進組后就跟著馴馬的師傅練習騎馬,回荊州那場戲最需要騎馬的功夫,趙越回憶稱,“那場戲拍得真是驚心動魄,我和劉備、趙云一路奔跑,馬狂奔起來,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千萬別掉下馬。這一場戲拍了無數(shù)條,有近景、特寫和我們奔跑的全景,效果是不錯,但是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后怕。”

          有一場孫尚香在馬上訓斥東吳武將的戲,趙越拍完之后覺得自己在馬上的情緒不是很準確,就跟導演蔡曉晴申請重拍一條,“特別感謝蔡導給了我一次補拍的機會,我得知能補拍之后在馬上不停地練習,現(xiàn)在看來這一條效果還不錯。”

          孫尚香和劉備舞劍的一場戲,趙越和演劉備的孫彥軍一起練習了很久,“舞蹈學院的老師專門為我們編了一套漢代的舞劍,它的伸展方式和出劍方式跟一般的舞劍都不一樣。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有一些遺憾,要是能再多拍一些鏡頭,多一些角度可能會更好。”

          趙越在《三國演義》劇組斷斷續(xù)續(xù)呆了一年多的時間,輾轉了很多地方,“甘露寺以及在無錫和劉備大婚的那場戲場面特別大,籌備了很久,回荊州又是另一個階段,我就在國內和美國來回跑,樂此不疲。”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国产三级在线线看免费,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观看,五月天激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