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惠臺26條”創(chuàng)造多贏 臺當局酸葡萄心態(tài)遭批
        發(fā)布時間:2019-11-08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685447

          中新網11月7日電 綜合臺媒報道,大陸4日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臺媒持續(xù)關注,有評論稱,“惠臺26條”,不只是去年“31條”的優(yōu)化升級版,更是針對臺灣企業(yè)與民眾在大陸的短項,具體截長補短,創(chuàng)造多贏。

        點擊進入下一頁
        11月4日,2019兩岸企業(yè)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開幕。大陸方面最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引起與會嘉賓熱議。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然而,大陸出臺的“惠臺26條”措施,民進黨當局卻反射性的回擊和抹黑。有綠營“立委”擔憂關鍵技術流失,臺當局經濟部門“次長”林全能6日表示,兩周內會提出相關措施和因應之道,將對臺灣企業(yè)到大陸投資或合作采更嚴格審查。他提醒臺灣企業(yè)界注意,不要被“惠臺26條”措施“欺騙”,并表示會把關,不要讓臺灣技術、資本、人才流到大陸。

          針對林全能的說法,臺灣商業(yè)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惠臺26條”內容比去年的“31條”更具體,這無論對已經在大陸投資、或是有意去大陸投資的臺商來說,都絕對有利。

          他認為,臺灣當局只覺得是“欺騙”,像是“酸葡萄”心理。他指出,5日結束的兩岸企業(yè)家峰會統(tǒng)計,臺商投資大陸金額在過去一年又增長了4成,臺商的觀點很客觀,哪里的投資環(huán)境好、有較多機會,就會過去,“不是政治力可以阻擋的”。

          臺灣工業(yè)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則無奈表示,人家要給好處,我們反而罵對方,“惠臺26條”對臺商一定是有利,例如根據“26條”,未來臺灣人也可在海外尋求大陸駐外資源協助,“怎可說是欺騙不欺騙”。

        點擊進入下一頁
        10月19日,兩岸記者來到廈門杏林(集美)臺商投資區(qū),近距離感受三十年來發(fā)展的變化。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攝

          臺灣《中國時報》6日刊文指出,在蔡英文當局的眼里,兩岸之間是零和競爭。即使大陸方面提出的措施對臺灣人民的福祉,尤其是年輕世代的發(fā)展有幫助,都必須負面解讀,都必須定調為不懷好意、居心叵測。這種回應方式,注定了會讓兩岸官方關系走入負向循環(huán),越來越冷,越來越僵。但是,這種“官方冷”擋得了“民間熱”嗎?

          文章稱,“惠臺26條”的出臺,意味著大陸方面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通過進一步的市場開放和同等待遇,優(yōu)先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的發(fā)展機遇。蔡英文當局的因應態(tài)度只是暴露了民進黨執(zhí)政的無能和心虛,把經濟實惠解讀為政治陰謀。但是,不善用大陸提供的機遇,臺灣還有什么出路?

          該報在另一篇題為《惠臺一波波 民進黨走下坡》的署名文章中表示,面對大陸惠臺及爭取臺灣民心,民進黨當局若只會反射性的回擊和抹黑,更加證明其沒有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就等著被下架吧。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国产三级在线线看免费,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观看,五月天激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