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6日電(邢蕊)這幾天,一位6歲新疆小孩踢球的視頻在互聯(lián)網上讓不少網友倍感驚艷。不少人看過之后都驚呼:“這簡直是神童橫空出世啊”!
在知名足球人董路發(fā)布的這段視頻中,一個身穿藍色球衣、白色球襪的小朋友幾乎神還原了多位世界球星的標志性動作,無論是大羅的“踩單車”、梅西的穿襠過人還是C羅的腳后跟扣球,“小不點兒”模仿起來都像模像樣。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假動作過人在比賽中一氣呵成,小朋友的球風華麗又老練,動作節(jié)奏協(xié)調又合理。而他身邊的對手即便個頭比他高出一截,但也無法從他的腳下?lián)屪咂で颉?/p>
短短一分鐘的視頻引發(fā)了眾多網友拍手稱贊,不少人在感慨這動作行云流水賞心悅目同時,也抱有幾分期待:“中國足球的未來又有希望了。”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改革之初,甲A的紅紅火火造就了職業(yè)化時代的第一批小擁躉,踢球一度成為“顯學”。然而隨著世紀之交國內足球環(huán)境的沉淪,愿意投身足球的孩子逐漸變少,甚至早些年,一些國字號梯隊的選材都捉襟見肘。中國足球人才的荒蕪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近年來,隨著校園足球的開展以及足球運動在國內又一次升溫,不少孩子們又重新走向賽場,去追逐和足球有關的夢想。然而這些孩子當中,最終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扛起中國足球的大旗?足球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項體系化工程,當下幾年取得的成績,也有待于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沉淀后的檢驗。
前幾天,一位名叫陳昱帛的男孩的遭遇引發(fā)了足球人不少的唏噓。某衛(wèi)視的一檔節(jié)目中,這個八年級(初二)的男孩登臺演講,當著兩位家人和滿操場學生的面,想為自己的足球夢尋一條“活路”。
但節(jié)目短暫的十分鐘剪輯里,陳昱帛的媽媽沒有“松口”,她表態(tài)支持兒子踢足球強身健體,但走專業(yè)的足球之路她是不會同意的,除非是等到18歲以后。熟悉足球規(guī)律的讀者們應該知道,這其實已經宣判了陳昱帛職業(yè)足球夢想的破滅。
不論是長期以來的“學業(yè)為重”理念,還是中國足球的一些負面形象影響了家長的決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對足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其實不管中國足球沉浮幾何,中國從來都不缺少有足球夢想和天賦的孩子們。只是這些孩子或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足球擦肩而過,或在家長的壓力下被迫放棄足球夢想,抑或是得不到系統(tǒng)的訓練,導致最后都沒能躲過“傷仲永”的悲劇命運。
中國足球的潛力股并不少,從上世紀80年代出道的李華筠開始,一代代青年才俊都曾給球迷們帶來無盡希望。18年前,一位叫周了了的6歲小男孩還曾被譽為“足球神童”。那一年,中國男足歷史性地闖進了日韓世界杯,國內由此掀起了一股足球熱潮。在當年國足龍之隊的頒獎晚會上,年僅六歲的周了了用自己的顛球表演,吸引了時任國足主帥米盧的注意,米盧稱贊他為“中國足球的未來之星”。
翻看當年的報道,我們得知周了了從2歲起便開始練球,到了6歲,20分鐘內就可以顛球2000個。然而這個被米盧看作“中國足球接班人”的孩子卻在一片贊譽聲中沒有能更進一步,令人頗為失望。
那么,時不時就會冒出個“神童”來的中國足球,為什么就是上不去呢?
固然足球是集體項目,即便是天才球員也不能靠一己之力成就全隊;更何況每個人的成長之路和時代背景都不盡相同,最終沒能成為中國足球的“擎天柱”也頗為可惜。比如周了了的“曇花一現(xiàn)”不僅源于成長之路上的選擇,細細想來也與那個時代浮躁的足球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國足成功躋身日韓世界杯之后,中國足球反而迎來了十年至暗時光。在那個混亂不堪的足球時代里,一些官員、國腳甚至裁判卷入假賭黑,最終鋃鐺入獄;不少俱樂部欠薪、管理混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yǎng)無人問津……中國足球陷入最低谷時甚至連轉播都無人問津,最終令全社會對其信任度大打折扣。
2012年,中國足壇的打黑風暴告一段落。而在近年來大力發(fā)展校園足球的大背景下,伴隨著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中國足球健康積極的形象正在逐步重塑。但是,中國足球人才的培養(yǎng)體系依舊難言合理與成熟;家長心中“踢球等于不務正業(yè)”的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前幾年掀起的“金元風暴”勢剛剛被加以遏制,不知何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價格回歸價值……
上述種種問題,都成為了足球少年追夢道路上躲不過的障礙。足球巨星的橫空出世,除了驚人的天賦,自身的努力以及家人的支持之外,與當下的足球環(huán)境、青訓系統(tǒng)也息息相關。
值得慶幸的是,陳昱帛的遭遇引起了足球圈的關注,一些業(yè)內人士針對他的情況給出了中肯建議。貴州恒豐足球俱樂部也向他發(fā)出了試訓邀請。而在節(jié)目播出之后,陳昱帛的家長對于孩子想要踢球的愿望也表現(xiàn)出了讓步的意思。
而新疆的這位小男孩雖然只有6歲,但真心希望他以后不用經歷陳昱帛的痛苦與掙扎,更純粹的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
幸運的是,小男孩不僅用自己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改變了家人們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他還有一位同樣熱愛足球卻也因被家人阻止而不得不放棄的父親,在其背后默默地支持。
這位父親說,每個男孩都有自己的足球夢,希望自己的兒子能連同自己的夢想,一起在綠茵場上實現(xiàn),但前提是能夠健康、快樂。如果他有一天真能走上職業(yè)道路,希望能為國爭光。
還記得時任央視評論員的劉建宏在國足兵敗世界杯外圍賽后發(fā)出的“六問”,在他看來,中國足球上不去,不是幾名球員的問題,是所有人的問題,不要怨天尤人。“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會讓你的孩子踢球嗎”、“其實改變中國足球很簡單,其實還是你自己去踢球。”
相信隨著全社會觀念的轉變和人才的進一步涌現(xiàn),中國足球,還是會上去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