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德班”概念火了 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有利于男女平等
        發(fā)布時間:2022-11-23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點擊:676227

          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有利于男女平等

          最近,“男德班”的概念有點火。有人“望文生義”,將它看作備受詬病的“女德班”的翻版,甚至個別人覺得它是蹭“女德班”的熱度,并對“男德班”謾罵、嘲諷。

          事實如何?先看看什么是“男德班”。據(jù)《新京報》報道,今年9月,社會學博士、性別學者方剛招募“男德班”學員,其全稱叫作“好伴侶好父親:全參與型男性工作坊”,授課內(nèi)容包括“認識并挑戰(zhàn)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反思‘大男子漢氣概’的傷害”“做家務和照顧家人的能力”“嬰幼兒護理技術(shù)”“家庭暴力成因及干預”“與青少年孩子的相處藝術(shù)”等。方剛解釋說,希望通過“男德班”推動男性參與,承擔家庭、職場等觸及性別平等領(lǐng)域的責任,包括反對性別暴力、承擔家務、養(yǎng)育孩子,以及一些傳統(tǒng)上被認為屬于女性領(lǐng)域的事情。

          男女平等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讓兩性承擔共同的家庭責任、享有公平的機會,促進婦女平等就業(yè),是實現(xiàn)男女平等的關(guān)鍵。在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破除性別的刻板印象。盡管社會一直向前發(fā)展,觀念也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但“男主外女主內(nèi)”“誰賺錢多誰就不用做家務不用帶孩子”“事業(yè)有成的女性必定難以平衡家庭”等傳統(tǒng)觀念依舊存在,甚至在一些人思想中“根深蒂固”。

         

         

          拿養(yǎng)育孩子來說,不少人肯定聽過“喪偶式育兒”這個詞。主要描述的就是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中有一方顯著缺席,甚至壓根兒就不參與?,F(xiàn)實中,父親缺失的情況相對多一些,這不僅不利于家庭關(guān)系的和諧,也對子女教育造成一種缺憾。

          “都說父愛如山,他真的就像一座山一樣,矗在那里一動不動,只顧著玩手機打游戲,娃在旁邊哭了,他也只會大喊‘老婆’。”在一個關(guān)于帶孩子的采訪中,一位媽媽這樣說。這位媽媽描述的場景,在我們生活中并不少見。不僅如此,媽媽們在養(yǎng)兒育女中的辛苦,也常常被忽略,一句“不就帶個孩子么,能有多累”,便抹殺了所有的付出。

          這當然不公平,這種不公平也恰恰證明了讓男性了解、感受、參與養(yǎng)育孩子辛苦的必要性。“男德班”便提供了這樣一種途徑,讓更多人知道沒有什么事是特定性別“應該”做的。

          去年,國務院印發(fā)的《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促進男女平等分擔家務,倡導夫妻在家務勞動中分工配合,共同承擔照料陪伴子女老人、教育子女、料理家務等家庭責任,縮小兩性家務勞動時間差距。多個地方也相繼推出相關(guān)文件,在共同履行家庭責任等方面作出了規(guī)定。

          眼下,我們也在建設(shè)生育友好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不應只有女性,男性與女性都應參與其中。在家庭中、在工作上,無論是在“內(nèi)”還是在“外”,達成的共識越多,這個友好型社會也才能越早來到我們身邊。

          傳統(tǒng)觀念的改變是一個長期工程,參加“男德班”的學員多為心理咨詢師、教師等專業(yè)人員,其影響范圍畢竟有限。讓更多普通人深入認識男女平等,還依賴于輿論倡導與整體社會觀念的改變。但是,既然“男德班”提供了一個有利于“達成共識”平臺,創(chuàng)造了傳播男女平等理念的契機,何不多給它一些時間。

          郭慧巖 (來源:中國青年報)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国产三级在线线看免费,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观看,五月天激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