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輕罪前科“攔住”的人生
        發(fā)布時間:2023-12-04  文章來源:中新網 點擊:603216

          大量輕罪人員無法正常融入社會 業(yè)界呼吁構建輕罪前科消滅制度

          被輕罪前科“攔住”的人生

          登上視頻節(jié)目之后,于洋收到了許多罵聲,他說自己早有心理準備,“我不是想抱怨,抱怨也沒有用,只是想用我的故事去提醒一下別人”。

          11月9日,于洋接受一檔網絡節(jié)目訪談,面對鏡頭,他拋出了一個問題:“現(xiàn)在的犯罪成本到底有多高?”——不能考公等只是最基本的,工作機會的限制才是最直接和顯見的代價。

          以于洋的經歷,因為在9年前被判處過10個月有期徒刑的輕罪,他不能從事正規(guī)的外賣、快遞、保安等工作,身患糖尿病的他也干不了工地上的重活,只能靠接一些管理松點的崗位以及擺攤賣棉襪度日。即便如此,相比于同崗位的其他人,于洋獲得的收入也更低,同事們一個月到手八九千元,他只在4千元左右,“你說我心里能不難受?”

          第13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律師協(xié)會會長肖勝方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2021、2022年,他曾兩次提交《關于我國刑法增設成年人犯輕罪之前科消滅制度的議案》。肖勝方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歷年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近五年年均被判處刑罰的犯罪人高達120萬人,如果數量如此龐大的人群無法正常融入社會,“這無疑會對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產生阻滯作用”。

          窘迫

          “一年被辭退十幾次”

          前科人員就業(yè)有多難?于洋舉了自己近一年的經歷做例子。今年8月2日:他前往北京面試某買菜平臺的工作,因為有犯罪記錄被拒絕;9月1日,他又前往某食品廠從事小時工,干了一天之后被領導辭退,正常160元的日薪,于洋只收到100元。

          被辭退、被拒絕,于洋說自己已經習慣了,“我一年被辭退十幾次”。在他看來,公眾普遍對犯罪記錄可能造成的影響認知有限,除了保安、教師、公務員這些有明確規(guī)定前科人員不得從事的工作外,實際上,絕大多數普通工作都不接受有過犯罪記錄的人,“只要企業(yè)做背調,一定能查出來”。

          作為資深“北漂”,于洋對北京的就業(yè)市場很熟悉。2007年初中畢業(yè)后,他從東北老家前往北京務工,那時機會很多,比如中日友好醫(yī)院的保安,“2012年那會兒,一個月有3000塊錢,還有伙食補助”。

          但有了前科以后,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出獄后的前兩年,雖然底薪不高,但于洋還能找到賺錢門路,那時外賣、同城配送正在快速增長,直到2017年左右,這些行業(yè)也開始收緊用人標準,“無犯罪記錄證明”成為擋在他面前的一道坎。

          2019年,再次回到北京務工時,于洋聽說中日友好醫(yī)院的保安工資漲到了4000元,每個月的餐補也漲到了800元,但這份工作和他已經沒了關系,他可以選擇的只有個別管理比較松的保安崗位,月薪2500元,每天餐補8元。

          于洋這些年做過很多努力,他去過海南、山東、廣東、浙江、上海,發(fā)現(xiàn)無論在哪兒,對“無犯罪記錄證明”的要求一樣嚴。他試過去工地、當群演,但因為有糖尿病,工地上的重活他干不了,當群演也只能從事最底層、一天100元不包吃住的那一類,待遇稍好的劇組,都要求群演有演員證,而取得演員證則需要無犯罪記錄證明。

          擺在于洋面前的路還有兩條,自己做些小生意或找個體戶老板打零工。前一條路,于洋嘗試過,但失敗了,還虧了好幾萬創(chuàng)業(yè)錢。后一條路,于洋摸索了很久,最近終于迎來轉機——一位個體戶老板愿意給他機會,讓于洋暫時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

          犯罪

          改變人生的100元

          對于自己的犯罪事實,于洋并不避諱。那是2014年,于洋和一個朋友組織十數人進行獻血,并從獻血的營養(yǎng)補助費中抽取介紹費。

          《新京報》曾經報道過這個案件。2014年6月,于洋失業(yè)后,得知某社區(qū)準備組織義務獻血,遂與“社區(qū)管事兒”的商議,他組織想獻血的人,對方將補助給他。此后,于洋開始找獻血者,并和朋友商量怎么把錢拿回來以及如何分賬——這次獻血,補助費是每名獻血者500元,獻血后,于洋拿50元,剩下的由介紹人抽成,最后到獻血者手里只有二三百元。公訴機關認為,應以非法組織賣血罪追究于洋等人的刑事責任。

          于洋告訴記者,彼時他并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就掙了一人50塊錢,一共100塊錢”。在他看來,自己是通過正規(guī)的社區(qū)、采血機構進行獻血,直到上了法庭,于洋才明白問題出在抽取介紹費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當時不知道。我犯了罪我認,承擔我應該承擔的后果”。

          但他沒有想到,10個月的有期徒刑僅僅是“贖罪”的開始,刑期結束后,犯罪前科帶來的影響逐步顯現(xiàn),于洋失去了很多正常就業(yè)的機會。

          在接受網絡節(jié)目訪談以后,于洋收到了很多留言。有網友稱自己沒有犯罪記錄,一個月也只能賺到3500元左右,駁斥于洋“矯情”。對這些言論,于洋試過逐一回應:“他們的3500(元),是在老家或三、四線城市,他們還有機會去掙6000、7000、8000(元),但3500(元)是我在北京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達到的上限,這就是區(qū)別?!?/p>

          警醒

          伴隨一生的代價

          節(jié)目上,于洋沒有對自己的容貌、聲音進行任何遮蓋、處理,直面鏡頭。于洋告訴記者,實際上,節(jié)目組曾多次向他建議最好打碼等,都被他拒絕了,“就求一個真實,罵我就罵我”。

          節(jié)目中,于洋將講述的核心放在犯罪成本上,他說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警醒更多人,不要觸犯法律紅線。

          作為前科人員,他理解公眾和用人單位的“偏見”,“你會讓一個罪犯給你送外賣、送快遞嗎?你家大門口的保安有前科你會有安全感嗎?”但另一方面,他希望社會能給前科人員中那些希望改過自新的人一個機會。

          于洋的經歷,并不是孤例。202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了一組數據:2013年至2022年,全國殺人、綁架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下降逾三成,2021年法院判處的刑事案件中,近85%以上為三年以下刑期的輕刑案件。有媒體將這組數據解讀為中國“輕罪時代”來臨。

          對此,第13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律師協(xié)會會長肖勝方指出,如今,我國具有犯罪前科的人群龐大,但其中多數為過失犯罪或較輕的經濟犯罪。這些輕罪犯罪人的社會危害性并不大,但他們在回歸社會后都會被打上“罪犯”的烙印,“犯罪前科將會伴隨他們一生”。

          專家

          呼吁構建輕罪前科消滅制度

          肖勝方稱,現(xiàn)行《刑法》在1979年通過時是“重罪入刑”,但隨著刑法修正案的不斷增加,打擊輕罪的范圍不斷擴大,刑法條文也不斷地增加新的罪名。

          在他看來,公民一旦具有犯罪前科,不管是犯重罪還是輕罪,曾經犯罪的標簽都將伴隨犯罪人終身,對其往后的求職、事業(yè)乃至家庭生活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肖勝方接到過不少與犯罪前科相關的生存困難的群眾求助,比如一名來自河北某市的群眾稱,自己曾因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緩刑二年的刑罰,回歸社會后,在求職過程中屢被拒絕,生活窘迫。

          還有一名群眾給肖勝方寫信求助,說自己曾因容留賣淫罪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在刑滿釋放回到家鄉(xiāng)時,等待她的是父老鄉(xiāng)親的冷眼,甚至連兒女往后的入戶、就讀、就業(yè)等都因為她的前科記錄而受到影響。肖勝方告訴記者,每次閱讀這些信,他都心情沉重。

          肖勝方指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歷年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近五年年均被判處刑罰的犯罪人高達120萬人。他認為,數量如此龐大的人群無法正常融入社會,“這無疑會對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產生阻滯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作為第13屆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兩度提交《關于我國刑法增設成年人犯輕罪之前科消滅制度的議案》。在他看來,前科消滅制度有利于預防犯罪,“如果輕罪犯罪前科能被消滅,則意味著這些人回歸社會后不會再被社會孤立、拋棄。這類人群會將犯罪前科的消滅視為社會給他們的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絕大多數人都會抱著感激之心來回饋社會,這對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十分有利”。

          記者留意到,今年8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主辦的《人民法院報》,刊登了文章《輕罪時代的犯罪治理及其制度供給》,討論如何構建輕罪前科消滅制度。文章中,提出了幾點關于構建該制度的具體內容,其中包括明確其適用對象為三年以下的輕罪犯,但對性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保持“零容忍”等。

          最后,肖勝方呼吁,由于輕罪犯罪人員數量龐大,針對這一人群的相關制度建設,應當引起各方重視,盡快推動落地。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周煒皓

        【編輯:邵婉云】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国产三级在线线看免费,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观看,五月天激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