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蘭州10月23日電(記者 閆姣)臺灣30名少年的甘肅之旅23日落下帷幕。短短幾天時間里,少年們領(lǐng)略了甘肅古老文化的時尚變遷,聽聞諸多兩岸民間交流故事,也和當?shù)赝g學伴定下“青春之約,下次再見”的約定。就像他們說好的,“這么好的地方,我一定還會再來,也期待你們有機會能多去臺灣看看。”
10月20日,甘肅天水市,臺灣學子參訪麥積山石窟。閆姣 攝
18日至23日,“兩岸同源中華情·青春少年隴上行”研學活動走進甘肅平?jīng)鍪械谝恢袑W,和當?shù)貙W子一對一交流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到訪大地灣遺址和伏羲廟、參觀“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賞“中華道教名山”崆峒山的秋日景色;打卡岐黃中醫(yī)藥文化博物館和周祖陵,在研學中感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我們一起去西門町,賞西門紅樓,看街頭表演,喝珍珠奶茶;一起去逛夜市,吃刨冰,嘗小吃;一起去淡水老街,玩彈珠,觀海上夕陽,吹溫暖的夜風。”憶及今年8月暑假赴臺灣交流,與臺灣學子一起學習生活的場景,甘肅平?jīng)鍪徐o寧一中學生鄭怡婷動情地向大家講述。
臺灣學子王均仁在甘肅平?jīng)鼋邮苤行戮W(wǎng)記者采訪時說,大巴車剛停到學校門口,他就看到了曾去過臺灣的熟悉面孔。許久不見的他們相見甚歡,從校園環(huán)境聊到學習方法,一起逛學校、打籃球友誼賽、與乒乓球愛好者切磋球技。直到暮色沉沉,他們才依依惜別。
不同于王均仁的同窗情,臺灣學子藍謙和當?shù)貙W伴第一次見面。但兩人好似相熟多年,握手擁抱,像兄弟般搭著肩膀走向?qū)W校。“感謝我的同伴,大方邀請我熟悉校園,我得以很快適應。我們還互相留了聯(lián)系方式,希望未來兩岸學生可以多多交流。”他說。
大地灣彩陶冰箱貼、四神八卦紋鏡、慶陽手工刺繡香包、崆峒山手串……由甘肅千年文化積淀創(chuàng)新制作而成的系列文創(chuàng),受到年輕臺灣學子們的青睞。“買了十幾件小物件,有些我留作紀念,有些送給家人和朋友,實用又美觀。”臺灣學子陳志欽離開伏羲廟前還帶走了一撮香灰,以寄托對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
2014年起,甘肅天水與臺灣約定每年同時舉辦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天水市凈土寺由臺灣信眾捐贈修繕;平?jīng)鍪形魍跄笇m由臺灣信眾參與籌資修復……甘肅和臺灣民間友好往來的歷史印跡,引起兩岸學子的共鳴。
離開甘肅時,慶陽當?shù)貫樯倌陚儨蕚淞嗽⒁?ldquo;平平安安”的特產(chǎn)蘋果。臺灣學子感慨,“甘肅,我們一定會再來!”
兩岸少年們的約定,從此刻延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