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近日,香港機場管理局表示,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以“高鐵入、機場出”(或相反方向)的模式進出香港,涉及的旅客主要來自內地湖南省及廣東省,目的地以日本和中國臺灣為主。此外,經港珠澳大橋赴港轉乘飛機出國的人數(shù),也有所增加。
機管局人員透露,有來自湖南省的旅客反映,乘搭高鐵到香港轉飛機所需時間,與前往廣州白云機場相近,而香港的機票價格普遍較便宜,航點和時間選擇更多。
機管局人員還表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后,經香港轉機成為廣州及深圳機場之外的新選擇,這一現(xiàn)象可從入境處內部數(shù)字證實。機管局相信,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機場,未來可維持健康發(fā)展、良性競爭。
港珠澳大橋2018年10月通車后,機管局稱,珠海、中山以至廣西的內地客,經大橋赴港轉乘飛機出國的數(shù)量增加,但由于這批旅客以往是乘船來香港機場,大橋效應暫未反映在近月及全年的客量增長數(shù)字上。
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提到,機場現(xiàn)已達到飽和,每年7000萬乘客、500萬噸貨物,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將會為香港帶來空運方面非常大的契機,因此“明日大嶼”的愿景里提出“機場城市”的概念,就是希望用好機場第三跑道落成后的基建。
另外,2019年1月10日民建聯(lián)議員周浩鼎及陳恒鑌,與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會面,提交有關粵港澳大灣區(qū)跨境交通基建規(guī)劃的建議書,提出了15項建議,認同優(yōu)化粵港澳三地空域安排、智能通關、加強機場間協(xié)調、海天碼頭開通大灣區(qū)9市航線等等。
香港機管局2018年12月公布,過去12個月機場客運量為7460萬人次,較2017年同比增加2.7%,貨運及航空郵件量上升2.5%,達510萬噸,飛機起降量增加1.8%至427270架次。